暑假不停研,实践出真知。暑假期间,学院唐子艳老师课题组围绕不同研究方向,分别走进湖北省司法厅、湖北省检察院开展调研,以学术视角对接实务需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为相关学术研究与工作推进注入新动能。
一、破解 “五项工作” 协同难题,校地双向赋能共发展!
8月6日,为推动 “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制宣传工作一体化推进”(简称 “五项工作”)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课题组前往湖北省司法厅,与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社区矫正处等部门工作人员展开座谈交流。
湖北省司法厅工作人员系统介绍了“五项工作”统筹推进的具体内容及当前进展。双方紧扣课题研究主旨,围绕统筹推进“五项工作”的法律制度体系、组织领导机制、考核评价制度及具体实施路径等重点领域,深入交流研讨,重点研讨协同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及优化提升方向。此前,唐子艳老师课题组先后赴监狱管理局、社区矫正机构、安置帮教单位及矛盾调解中心等基层司法行政一线部门开展专题调研。
二、聚焦未成年人保护,精准献策违法犯罪预防
青少年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未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9月3日,课题组随后前往湖北省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与一线干警围绕未成年人保护开展专题座谈。
湖北省检察院干警围绕法治宣传教育、临界预防机制、专门矫治教育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等重点工作,介绍了未检部门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会议双方以课题研究内容为基础,深入探讨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机制的完善路径,并就预防违法犯罪的法治教育、不良行为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矫治以及预防再违法犯罪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法治队伍人员素质,培养法治人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学校法学课堂是法治人才培养的摇篮,而执法、司法部门则是法治人才实践的重要基地。法学教育事业和司法事业的发展,都既需要理论支撑,又需要实践基础,二者理念相通、目标一致、双向奔赴。
从司法行政 “五项工作” 协同推进,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唐子艳老师课题组的暑期调研始终以 “理论服务实践” 为导向,以学术专业视角为破解当前法律工作难点提供创新思路,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的同时,为后续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切实推动学术成果转化应用和工作机制优化完善,促进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实效,真正实现校地资源互补、双向赋能。
通讯员:高胜寒
摄影:闫柏瑞
编辑:林梓弦
审核:靳敏